2015年3月22日 星期日

情緒詞彙


情感詞彙

【喜歡的情緒】
興奮、快樂、驚喜、高興、自由、愉快、渴望、得意、安心、滿足、期待、羨慕
開心、舒服、信心、堅強、幸福、平靜、親密、寬恕、輕鬆、愉快

【不喜歡的情緒】
焦慮、 著急、害怕、煩惱、擔憂、擔心、恐懼、 恐怖、憤怒、生氣、難過、內疚、
委屈、憂愁、厭惡、驚嚇、崩潰、痛苦、自責、罪惡、後悔、困惑、浮躁、慌亂、挫折、壓力、緊張、鬱卒、茫然、失落、無力、無助、無奈、失望、自卑、疲憊、哀怨、哀傷、孤獨、寂寞、空虛、麻木、疏離、嫉妒、怨恨、憐憫、悲哀、驕傲、羞愧、心煩

【中性的情緒】
害羞、慵懶、好奇、尷尬

欣喜之情
開心、愉快、興奮、驚詫、激動、大快人心、大快人心、心花怒放、其樂 陶陶、其樂無窮、其樂融融、怡然自得、 欣喜若狂、欣喜萬分、欣然、雀躍、喜 上眉梢、喜出望外、喜形於色、
喜洋洋、喜逐顏開、喜滋滋、無憂無慮、樂不可支、歡欣鼓舞、歡騰、驚喜交集

平靜、滿意
平靜、鬆弛、滿足、閒適、心滿意足、正中下懷、如願以償、遂願、對眼、盡如人意、稱心如意

擔憂、不滿
恐慌、焦慮、生氣、擔憂、厭煩、苦惱、頹喪、不平、不忿、不服氣、不順心、抱憾、怨聲載道、嘖有煩言、彆扭、遺憾

失望、灰心
悲慘、憂傷、沮喪、失落、沉悶、萎靡、疲倦 大失所望、事與願違、萬念俱灰、惘然若失、 惆悵
心灰意懶、 灰心、灰溜溜、自暴自棄、低沉、 沒精打采、精神萎靡、垂頭喪氣、洩勁、 氣、氣餒、消沉、消極
得過且過、掃興、敗興、 無所作為、意志消 沉、意興闌珊、頹唐、頹喪、頹然、頹廢、黯 然、黯然神傷

悲哀
不是味兒、不是滋味、心如刀割、心 酸、沉痛、肝腸寸斷、辛酸、兔死狐悲、苦澀、淒愴、
悲不自勝、悲切、悲苦、悲傷、悲慟不已、椎心、痛不欲生、痛徹心扉、痛心疾 首、痛定思痛、 酸辛、難受、難過

緬懷之情
年代湮遠、 難以忘懷、 非比尋常、 如獲至寶、回首、回溯、回憶、回顧、重溫舊夢、 追念、追思、追憶、撫今追昔、緬懷 念念不忘、念舊、思慕、記掛、惦念、惦記、牽掛、牽腸掛肚、眷念、感懷、懷古、懷念、懷舊、顧念、沒齒難忘、言猶在耳、刻骨銘心、念念不忘、從未忘懷、難忘

感慨之情
出其不意、無可挽回、發黃褪色、歲月流星、韶光飛逝、匆促而過、唏噓感慨、慨然、慨嘆、嗟嘆、感慨、感慨良多、感傷、 嘆息、興嘆

閒適之情
悠然、悠閒、清閒、逍遙、逍遙自在、 無拘無束、愜意、舒心、舒坦、舒服、舒展、舒暢、舒適、寫意、適意、舒暢、酣暢、開懷、暢快、輕快、輕鬆、寬暢、賞心悅目、鬆快、歡暢

(1) 形容愛、親摯、關懷的詞彙
羨慕、深愛、親愛、喜悅、友善、仁慈、和藹、親如手足、好心、關懷、慈愛、安慰、盡責、體諒、體 貼、愉快適意、合作、坦率、樂觀、忍耐、安祥、有禮、誠懇、有幽默感、客氣、忠實、隨和、同情、 公平、忠誠、寬恕、心地好的、大方、誠實、讓步、好的、有益、靈敏、同感、可靠的、溫和、坦白、 好客、公正、仁慈、可愛、鍾情、可敬的、溫柔、和睦、優美、真實、熱情、熱心、講理、有責任感、 關切、容忍、甜蜜的、榮譽、有人道的、有興趣、寬宏大量、成熟、老練、有道德心、了解、大公無 私、善意的、聰明的、開朗、理智的、意氣相投、熱心為懷

(2) 形容快樂、高興的詞彙
好笑、輕鬆、美滿、寧靜、快樂、滿足、高興、狂喜、愉快、喜悅、熱心、優秀、激動、好的、歡心、美 好、榮耀、偉大、欣慰、鼓舞、激勵、開心、安祥、興奮、詼諧、奇妙、令人敬佩、幽默的、激勵人心的

(3) 形容能力、效能的詞彙
能幹、自信、權威、勇敢、持久、精幹、有效、無畏、高度、活力、大膽、稱職、信任、決心、強壯、 堅定、有力、英勇、殷勤、健康、重大、聰明、穩定、安全感、足夠適合、精力充沛、深度、強烈、大 丈夫氣慨、有能力、能吃苦耐勞、有影響力、有經驗、有技巧、活潑、活躍、雄糾糾

 (4) 形容沮喪的詞彙
疏遠、離間、不和、單獨、摧毀、可怕、打擊、不足、孤零、遺棄、背棄、愁悶、憎恨、激烈、恥辱、 貶損、挫敗、墮落、悲傷、沮喪、毀壞、淒慘、厭惡、可憐、不幸、虐待、毀滅、憂愁、氣餒、悲哀、 鬱悶、崩潰、傷心、負心、悲哀、放棄、排斥、拒絕、可惜、後悔、拋棄、灰黯、陰沉、無情、冷酷、 自損聲譽、孤單、寂寞、失望、絕望、消沉、不喜歡、受壓迫、蹂躪、排擠、排除、申斥、懲戒、束手 無策、棘手、一無所用、情緒不定、失面子、蒙羞、屈辱、心情受創傷、忽略、忽視、遺忘、遺漏、指 責、非難、無人關懷

 (5) 形容痛苦的詞彙 難過、疑亂、〝該死〞、笨拙、勉強、不悅、不滿、懷疑、絕望、損害、冒犯、痛苦、困惑、荒謬、暴 怒、不可靠、煩惱、苦悶、困難、該受責備、討厭、厭惡、焦慮不安、無智慧、不足輕重、憂傷、悲 傷、不順利、進退兩難、啞口無言、應接不暇、被人玩弄、被人操縱、聲名狼藉

(6) 形容恐懼、憂慮的詞彙
恐怕、驚慌、憂慮、恐怖、害怕、發抖、害羞、恐懼、懼怕、嫉妒、受驚、膽小、〝拼老命〞、猶疑不 決、煩躁不安、擾亂、煩亂、擔心、焦慮、沒安全感、威迫、恐嚇、坐立不安、如坐針氈、害羞、羞怯、跼促不安、神經過敏、緊張而激動、神經緊張

 (7) 形容看輕、批評的詞彙
詆毀、看輕、責備、〝出氣〞、嘲笑、藐視、蒙羞、丟臉、低估、愚弄、辱罵、打擊、破壞名譽、吹毛 求疵、批評、非難、毀謗、中傷、特意反對、貶損、輕視、玷辱名譽、忽視、忽略、嘲笑、譏笑、造謠 中傷、輕待、輕蔑、不放在眼裡、評價太低

 (8) 形容沒有能力的詞彙
膽小、衰弱、無辜、無望、不夠、欠缺、低能、敗壞、無力、柔弱、虛弱、自卑、平凡、淺薄、沒有活 力、破碎、破裂、損傷、殘廢、薄弱、脆弱、不適合、無能為力、不滿意、發呆無助、微小、幼小、蒼 白(多病)、美中不足、無大丈夫氣慨、筋疲力竭、不稱職、沒抗拒力、沒效率、無效力、不得時、低 級、次等、意志薄弱、沒安全感、不合格、無關重要

 (9) 形容憤怒、仇視、殘忍的詞彙
煽動、發怒、專橫、苛刻、敵意、殘忍、冷酷、下流、倔強、壓制、煩擾、反抗、惡毒、獨裁、凶狠、 野蠻、嚴厲、懷恨、狂怒、討厭的、應心腸、攻擊、較勁、敵對、對立、傲慢自大、粗魯、毛骨悚然、 醜惡可怕、良心麻木、脾氣不好、頑固、固執、尖酸刻薄、毫不客氣、恃強凌弱、冷淡、無情、存有偏 見、好戰的、古怪任性、吹毛求疵、大發雷霆 

2015年3月14日 星期六

有效溝通的第一步:複誦+同步,先把對話調整到對的頻率上!

每個人應該都有過雖然有在聽對方說話,但因為眼睛沒看著對方,或是同時在做點別的事情,而被對方質問:「你到底有沒有在聽啊?」的經驗。
如何接收訊息,並非由發出訊息的人(說話者)決定,而是由收訊者(聆聽者)決定。無論收訊者如何用心地聆聽,若這份心情沒能傳達給對方,那麼對方並不會知道。在這種時候,若能適度地傳達某種「我有在聽你說話」的訊息給對方,對方就能實際感受到我們的專注。
最簡單的訊息,就是點頭。光是點頭這件小事,就能帶給對方相當大的安心感。如果能配合點頭再加上一些「嗯」或「原來如此」等簡單的回應,效果會更好。更進一步,若是能正確地「複誦」對方說的話,就更能把共鳴的感受傳達給對方。除此之外,複誦還具有確認對方的發言內容、加深說話者與聆聽者雙方理解程度的效果。
複誦一共有三種方式。如果不斷重複同樣一種方式,效果會愈來愈薄弱,所以請技巧地輪流使用。
① 複誦對方句子裡的最後結尾(語尾)
發言者:我覺得,還是鐵下心來,整個重新做一次會比較好。
聆聽者(以下統稱引導者):那樣會比較好,是嗎?
② 複誦話中出現的關鍵字
發言者:我覺得對新時代的領導者而言,引導能力會是必備的一種技巧。
引導者:你的意思是,未來引導能力會很重要?
③ 將對方所言內容用自己的表達方式重新整理後,再「換句話說」拋回給對方
發言者:我覺得那個產品是有它的吸引力沒錯啦,但是沒有擊中要害、一槍命中,總覺得好像少了點什麼……
引導者:換句話說,你不是很喜歡?
複誦,能讓對方產生「被接納」的感覺。但所謂的複誦,並非等於同意對方的說法,只是單純地表示我們確實聽進了對方所言的內容而已,只是讓對方知道,「你所說的話,我已經放進腦子裡了」。
因此,聆聽者並沒有必要說出「這意見真是太好了!」這種對於說話內容表示贊同的話,或是做出「這樣很不錯(或很不好)!」的價值評斷。尤其引導者在複誦成員的意見時更需要特別注意,切勿在無意間把議論導向自己的思維方向。而要以像是「原來如此,你剛剛說的是……吧?」等中立的說法,來回應成員的討論。
和對方頻率同步之後,再開始引導
把共鳴傳達給對方的技術,除了傾聽和複誦之外,還有一種叫做「同步」(Pacing)。所謂的同步,是把自己的遣詞用句、口吻、說話速度、表情、動作和姿勢等溝通的節奏與表現,調整成與對方相同。比如像下面這段對話方式,就是一種同步。
發言者:講到那個經理,我就一肚子鳥氣。我拚了命才拿到的案子,卻被他拿來講成好像是他的功勞一樣,到處吹噓!(身體前傾,兩手張開)
聆聽者:什麼?他居然這樣?這實在太過分了!(身體前傾,兩手張開)
對於一個已經情緒激動的發言者,以「唉呀,何必這麼說呢,經理也是有些優點的嘛……」的這種冷靜態度訓誡他,只會換來對方「哼!這傢伙根本一點都不瞭解狀況!」的反效果。我們首先必須做的事,應該是以同步的技巧(同理心)傳達共鳴的感受,塑造出親和的關係。
接下來,等對方情緒稍微緩和了,再以「到底他為什麼會做出這種事?」的方式,把對方導向我們的步調。這樣的做法,用在因討論白熱化而處於情緒亢奮狀態的人身上,或是因感到被疏離而採取不合作態度的人身上,非常有效,是個各位務必學起來的引導技巧。
再進一步,還有一種方式,是同步雙方溝通的模式。
面對一位說話深具邏輯的人,用同樣具有邏輯的模式回答他,不但比較能讓他理解,還能催生出對方「啊,這小子是個可以深談的人」的共鳴感受。如果面對的是一位視覺感受性強的人,溝通時就應該多運用圖解;如果面對的是一位感性又憑直覺的人,溝通時就應該訴諸情感式的表達,效果才會好。
要學會同步的技巧無疑地需要經過訓練,但「將心比心」則能夠讓自己較簡單地做到這件事。像當媽媽的人在面對自己的小寶寶時,會很自然地用兒語說話、做出比較誇張的動作,這也是一種同步——而且是未經任何人教導就自然而然地這麼做。
為了維持良好的人際關係,與對方同步的同理心,是每個人都應該學會的技巧之一。希望各位能意識到這一點,盡可能去活用這項技巧。

(本文出自《Facilitation引導學》

老樵夫砍柴:學習,是必要的「停頓」

在經營組織時,我經常鼓勵業務同仁們多多去聽演講、上課進修,但有些同仁總是會說:「我光跑業務都來不及了,哪有時間去上課?」此時,我就會用「老樵夫砍柴」的故事來提醒大家,「如果一直在砍樹,卻忘了把斧頭磨利,總有一天會感到事倍功半。」

故事是這樣的:

有一個年輕的樵夫到山上砍柴,不久,另一位老樵夫也來了。到了傍晚,年輕的樵夫發現,老樵夫雖然比他晚來,砍的柴卻比他多,於是,他暗暗下了決定,隔天要更早到山上來砍柴。
第二天,年輕樵夫很早就到林子裡,他心想:「這次我砍的柴一定比較多。」沒想到,當他挑著木頭回到柴房時一看,老樵夫所砍下的柴,還是比他的多。
第三天,年輕樵夫決定,他不但要比老樵夫早到,還要比他晚下山,心想,這次自己所砍的柴肯定比較多。沒想到,這一天,老樵夫砍下的木頭,還是比他多出一大籮筐。第四天、第五天也是一樣。
到了第六天,滿腹疑問的年輕樵夫終於忍不住了,他問老樵夫:「我比你早到、比你晚下山、比你年輕有力氣,為什麼我砍的木頭還是比你少?
「年輕人啊,」老樵夫拍拍他的肩膀說,「我每天下山回到家後,第一件事就是磨斧頭,可是你下班回到家後,卻因為太累就只顧著休息,斧頭都被你砍鈍了。所以,雖然我比你老、比你晚到、比你早下山,但是我的斧頭卻比你利,我只要砍五刀,樹就倒了,你卻要砍十幾刀,樹才會倒。」年輕人終於恍然大悟。

小故事大啟示:

人在努力工作的過程中,也不能忘記成長,所以要一邊做事,一邊充實自己。過去的時代或許只要努力砍柴就能生存,但在變化迅速和高度競爭的現代,光砍柴是不夠的,而是要邊砍柴邊磨斧頭,不斷地充實自己。
《第五項修練》(The Fifth Discipline)作者、也是當今具影響力的管理大師彼得.聖吉(Peter M. Senge)就認為,學習就像鋸木頭時停下來磨利鋸子一樣,能讓知能更豐富、更有助於工作的推展。對工作而言,這是一種必要的「停頓」、有意義的「投資」。終生學習,才能讓自己不會被環境淘汰。(撰文/黃又怡)

2015年3月6日 星期五

郭子乾:就算台下只有3個觀眾,我也當做是千軍萬馬!

經理人 2015年03月04日 11:56


一個人不見得能挑到自己想演的戲,但絕對接得到自己能做的工作。(圖/郭子乾官方fb)